導語:隨著國家新型儲能規模化建設專項行動的啟動,智光儲能正通過其創新的構網技術和全鏈條解決方案,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新型儲能規模化建設專項行動方案(2025—2027年)》,明確提出到2027年,全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將達到1.8億千瓦以上,帶動項目直接投資約2500億元。截至2024年底,全國新型儲能裝機已達7376萬千瓦,未來三年預計新增裝機容量超過1億千瓦。
作為級聯型高壓大容量儲能技術的倡導者和引領者,智光儲能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以構網型儲能技術創新和系統解決方案為核心,全力助推新型儲能規模化建設。
01 國家行動方案指明方向,儲能規模化發展加速
新型儲能作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環節,正迎來快速發展期。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指出,在“雙碳”目標引領下,中國新能源快速發展,系統調峰、電力保供壓力不斷增大。
《行動方案》提出,到2027年新型儲能要基本實現規模化、市場化發展,技術創新水平和裝備制造能力穩居全球前列,市場機制、商業模式、標準體系基本成熟健全。
方案還特別強調要拓展新型儲能在電源側、電網側及多場景融合應用,電源側主要考慮大基地配儲、新能源配建儲能和煤電機組配套儲能,電網側探索電網替代型儲能設施建設,推進構網型儲能在高比例新能源電網、弱電網及孤島電網中的示范應用。
02 智光儲能布局構網技術,突破傳統被動響應模式
構網型儲能系統與傳統跟網型儲能存在本質區別。后者必須依附于主電網的電壓與頻率才能運行,而構網型儲能則可以快速自主調整電壓頻率,主動參與調節電網,甚至獨立支撐局部電網運行,具備黑啟動能力。
智光儲能級聯型高壓大容量儲能系統單機容量大、響應速度快,控制穩定完美契合理想的構網型技術,其創新性自同步電壓源的控制技術,可滿足在單電感接入條件下達成寬短路比穩定運行,具備短路電流支撐能力,暫態響應無延遲;系統調控響應時間迅速,保障系統具備黑啟動能力并長期獨立帶負載運行。
03 項目實證技術領先,黑啟動應用實現突破
智光儲能在構網型儲能技術領域的突破不僅停留在理論層面,更通過多個標桿項目得到實證。2025年6月30日,智光儲能為內蒙古創源金屬量身打造的全球首例構網型級聯高壓儲能聯合燃煤機組黑啟動及同期試驗獲得圓滿成功。項目總規模達91.5MW/366MWh,一舉突破用戶側配置構網型儲能系統的裝機規模行業紀錄。
在2023年甘肅瓜州干河口南北風電場項目中,智光儲能提供的35kV自同步電壓源高壓直掛儲能系統成功實現了“主力電源型風電機組+自同步電壓源儲能系統”帶330kV系統的黑啟動與孤網運行等關鍵試驗。該項目也成為全球首個應用35kV自同步電壓源高壓直掛儲能技術的示范工程。
04 智慧調控系統升級,全生命周期管理賦能
智光自主5S智能平臺(PCS、BMS、EMS、CMS、DMS):構建研發、交付、運營、交易全生命周期智能管理閉環。
云邊協同與3D數字孿生:實現全場景在線監測、智能調度與遠程運維,讓電站運營更高效,電力交易決策更精準。
電力市場分析:對電力現貨市場及調頻市場,提供多維度數據展示和分析,為運營人員提供運營決策參考。
05 完善標準體系布局,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行動方案》還強調要加強新型儲能標準體系建設。智光儲能積極參與國家、行業、團體標準制修訂工作,累計主導或參與制定標準45項,其中國家標準8項、行業標準8項、團體標準29項,多項標準填補了行業空白。
在已發布的標準中,公司牽頭制定的《高壓電化學儲能變流器技術規范》(T/CEC 465-2021)、《電化學儲能系統現場驗收通用要求》(T/CIAPS 0022-2023)等技術規范,為高壓儲能系統設計、并網運行及安全評價提供了重要依據。
同時,公司參與起草的《能源互聯網與儲能系統互動規范》(GB/T 41235-2022)、《電化學儲能電站調試規程》(GB/T 42737-2023)等國家標準,進一步推動了儲能技術與電網協同的規范化發展。
此外,公司正積極推進《電化學儲能系統建模導則》《電化學儲能用鋰離子電池狀態評價導則》等8項行業標準,以及《電源側調頻用電化學儲能系統運行管理規范》《火力發電廠調頻用電化學儲能系統運行規范》等10余項團體標準的制定工作,覆蓋儲能系統安全、回收利用、虛擬同步控制等前沿方向。
未來,智光儲能將繼續聚焦構網技術、智慧調控等核心方向,加強產學研合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應用,助力構建“多元互補、高效運營”的新型電力系統,為國家能源綠色轉型和新型儲能高質量發展貢獻智光力量。